欢迎访问《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4年, 第21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09-16
  

  • 全选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
  • 欧阳淞, 徐建刚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 211(5): 1-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0911.2024.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党和国家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适应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一战线拨乱反正,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为旗帜,统一战线的范围、对象和内容都有了新的发展,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奋斗。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一战线进一步开拓创新、巩固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构建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新的贡献。
  • 圆桌
  • 陈喜庆, 陈晋, 胡薇薇, 屠海鸣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 211(5): 11-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0911.2024.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聚焦: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黄建忠, 赵玲, 何茜茜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 211(5): 32-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0911.2024.05.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基于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要求,以中国对外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和对内设立自贸试验区(FTZ)形成的两大网络体系为主轴,从理论上阐释了“双自联动”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间的逻辑机理,揭示了“双自联动”的重点领域,以及通过FTA与FTZ三层次、多层级“双自联动”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与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机制路径,为我国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自主创新的理论思路与实践对策建议。
  • 李建伟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 211(5): 47-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0911.2024.05.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写入全会《决定》,并将其作为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重大举措的首条。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毫不动摇”重要论述的理论要义,并对“冰棍论”“离场论”“进退论”等误解、否定“两个毫不动摇”的认识误区进行分析揭示和反对摒弃,旨在探索并构建以宪法为根本、党内法规为引领、法律法规为重点的“两个毫不动摇”法治规范体系,提出推进“国民共进”成为社会共识、法治行动和普遍实践的具体对策建议,以确保“两个毫不动摇”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 统一战线与中国式现代化
  • 陈家刚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 211(5): 60-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0911.2024.05.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大政治理念,是民主政治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遵循。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既需要关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也需要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民主探索历程中汲取思想资源。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民主问题有着深入的思考。梳理其民主观念的历史演进、分析其民主观念的结构性内容、探究其民主观念与民主实践的内在逻辑,对于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意义。理解周恩来的民主观念,要把握时代性,从变化中思考民主观念的发展逻辑;立足民族性,从传统中寻求延续根脉的基因;聚焦实践性,从现实中感受民主原则的价值;保持开放性,从包容中增强民主发展的底气。深化对周恩来民主思想的研究,从实践中感悟周恩来的民主观点,从总结中提炼中国民主发展的智慧,才能够最终使中国式现代化有利于实现人的解放、人的尊严、人的幸福。
  • 孙力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 211(5): 74-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0911.2024.05.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独特的宝贵贡献,使“统一战线”上升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话语,它不仅反映了中国这样落后的农业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特点,破解了中国革命的难题,也体现了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共性,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时代深化。统一战线核心话语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承续弘扬,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走出的社会主义新路对当代人类现代化的崭新开拓。
  • 顾行超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 211(5): 90-1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0911.2024.05.0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统一战线的视角重温75年前中国共产党同各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建国、风雨同行的光辉历程,解读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共产党执政的历史。本文从“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尤其是共产党执政亟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这样一种制度设计)切入,分析“两者”如何在良性互动中展开并在对这一制度的三次重大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中相得益彰。最后,面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共产党执政遇到的诸多挑战提出粗浅的因应之策。
  • 学术前沿与动态
  • 王晓朝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 211(5): 102-1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0911.2024.05.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功能是宗教学研究的重要概念。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创立者,也是马克思主义功能论的理论源头。据检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总共使用“功能”14处,使用“职能”2716处,但使用 “宗教(的)职能”只有3处。可见功能和职能等词汇虽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常用词,但他们只使用了3处“宗教的职能”。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功能的考察还是不自觉的,功能这个核心概念在他们那里还没有经过理性的提炼,没有成为他们相关学说的核心概念,没有转化为研究方法。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创立“宗教功能论”,但他们给宗教下了许多功能性定义,由此启发了后世研究者加强宗教功能的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界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研究,也非常注意对马克思恩格斯相关文本的解读。在宗教功能问题上,中国学者没有像包尔丹那样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研究方法归结为功能主义,而是把宗教功能研究与宗教本质研究结合在一起,由此迈出了宗教功能论的时代化与中国化的步伐。段德智教授提出了具有他个人研究特色的、内容丰富的“宗教功能论”。这种宗教功能论以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为理论渊源,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宗教功能的少量论说为理论要素,吸取了西方宗教学诞生以来所取得的宗教功能研究成果。他的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时代化和中国化的产物。这是我们中国学者在新时代创建中国式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必由之路。
  • 刘骞, 高红梅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 211(5): 112-1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0911.2024.05.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原因,涉华民族问题往往具有牵扯面广、联动性强、敏感度高等特点。在中美全面战略竞争的大背景下,美方开始愈发注重利用民族因素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推动所谓“民族牌”策略的新发展,即对涉华民族议题“污名化”、炒作所谓“种族歧视和迫害”的舆论攻势和认知作战、策动涉华民族问题国际化、渲染涉华民族问题安全化。美国对华“民族牌”策略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严重威胁了国家安全利益,而且严重危害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对此,要揭露美方“民族牌”策略的本质,采取“增其成本而去其利”“让民族回归民族”的策略进行反制;同时,要立足“做好自己的事”,保持战略定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 文化·历史·人物
  • 徐光寿, 吴家琪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 211(5): 123-1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0911.2024.05.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共二大是党倡导统一战线的伟大开端,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建党前夕,即陈独秀、李大钊等建党先驱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之间的早期合作。李大钊最早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陈独秀最早将统一战线付诸实践,与其他革命政党合作革命,这成为中共建党先驱们的共同理想。但由于陈独秀、李大钊均缺席了中共一大,致使中共一大作出了“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这一较为极端的规定。根据列宁的殖民地和民族革命思想,在陈独秀主持下,中共二大决定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最终确定了统一战线方针,党的政治主张发生了重大改变。因此,可以说陈独秀、李大钊等建党先驱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人之间的早期合作,为党的二大制订统一战线战略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 王钦双, 王前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 211(5): 133-1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0911.2024.05.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埔军校实施系统政治教育,是中国军校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在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选派大量优秀人才到军校从事政治教育,为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成功实施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表现为“三主一创”,即中国共产党人主持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机构,主导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方向,主讲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课程,创新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体系和教育形式,从而极大提升了黄埔军校政治教育的成效,培养出一大批既能指挥作战,又会做政治工作的军事政治干部,为支援北伐战争,巩固广东后方作出了重要贡献。
  • 青年学人论坛
  • 曹帅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 211(5): 147-1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0911.2024.05.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治吸纳作为中国本土化时代化的政治概念和政治实践,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政治现代化一种方式,是社会流动、政党调适、国家治理三者共生演化的结果,具有明显的历史传承性和顶层设计性,其主要表现为政党组织吸纳和国家体制吸纳,两者构成的吸纳体系共同发挥效用。面对新发展阶段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政治吸纳的制度体系也需要不断优化完善,以化解潜在的风险与挑战,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政治吸纳的制度化水平,完善其运行机制,拓展其广度和深度,推动政治吸纳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积极把政治吸纳制度体系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以此深度推进中国式政治现代化进程。
  • 吴智楠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 211(5): 158-1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0911.2024.05.1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历史嬗变经历了独特的过程,其在时序上展现为萌芽、生长、形成、发展等阶段,在话语上以制度结构、制度功能、制度称谓、制度建设等为核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等制度核心概念纷纷出场,标志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萌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核心概念逐渐演化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结构话语、功能话语、建设话语,促进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生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正式命名的制度称谓话语出现,它统领了制度结构话语、制度功能话语、制度建设话语的体系化建构,促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逐渐形成。新时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概念化和命题化,推动了制度称谓话语、制度结构话语、制度功能话语、制度建设话语实现更高水平、更全面的构建,促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逐渐发展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