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4年, 第20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5-16
  

  • 全选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
  • 欧阳淞;徐建刚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 209(3): 1-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0911.2024.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三大法宝之一,这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得出的结论,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和领导人民的过程中,把党的统一战线理论转化为各个时期的政策,从而赢得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回顾这一历史,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专题聚焦:“两个健康”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张晖明;刘胜军;俞秋勤;郁瑞芬;章毅;赵丽佳;谭黎敏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 209(3): 12-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0911.2024.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汤蕴懿;曹渠宁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 209(3): 39-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0911.2024.03.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平台经济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平台企业是民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平台经济的特色优势,引导平台企业在共同富裕中发挥更大作用,是夯实中国共同富裕基础,引导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以劳动分配为微观视角,解析平台数字劳动在平台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与价值分配过程,旨在深入分析平台经济助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以及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提出进一步的优化路径。
  • 贾少谦;侯冠宇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 209(3): 55-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0911.2024.03.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文章基于CSSCI和中文核心数据库,运用Ucinet和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探讨企业家精神的历史演变、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研究发现,企业家精神研究从学习探索阶段向开拓进取阶段的转变,呈现“由外及内深入”“内外因素兼顾”“以创新发展为主”的特征。高等教育机构间的研究合作呈现出“校际合作密切”“校内单打独斗”的特点。研究主题涉及中国式现代化、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联、企业家精神的历史演变以及在法治营商环境下的企业家精神培育。未来研究可结合多层次、多领域、多主体的视角,进一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和企业家精神的多维关系。
  • 统一战线与中国式现代化
  • 余源培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 209(3): 70-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0911.2024.03.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读懂中国,关键在于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如何找到自己的复兴之路,实现从传统文明到现代文明的转型,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面临的核心问题。转型归根结底是人性的改造和人的发展,并与社会改造紧密相连。现代化对于所有民族和国家而言,都是一项普遍的、不可避免的历史性任务。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两条互补的思路:一条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另一条是东方落后民族和国家的非西方现代化道路。后一条道路的开辟,会遇到一系列的历史难题,需要用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方法来破解。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塑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也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新时代统一战线要对标中国式现代化。
  • 程竹汝;刘自勋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 209(3): 83-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0911.2024.03.0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作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和战略布局之一,蕴含着统一战线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以坚实的大团结大联合的统战优势服务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这种内在联系的规律性内涵和实践要求。统一战线深化服务全过程人民民主之实践,应着力激发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功能;提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的能力和参与度;夯实民营企业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政治地位;同时,强化基层统战和网络统战,拓展统一战线服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多维渠道。
  • 郭定平 等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 209(3): 92-1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0911.2024.03.0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示了其无与伦比的适应性和优越性,理解这一制度的关键在于理解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结构关系,以及理解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与社会治理中的功能差异。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逻辑重在阐释中国民主党派的政党属性、中国党际关系的合作属性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现实规定性。多党合作与竞争是政党政治的两种不同运行方式,适应不同的现代化发展条件。多党合作是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产物,不仅适应中国实际,也带来了民主、稳定、秩序和繁荣。据此逻辑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就能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全球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面向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最大限度地提升其治理效能,为此必须正确处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作用的关系,真正做到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和协商民主的有机统一,并加强各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使之成为有位有为、有力有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 统一战线学研究
  • 龚少情;李承红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 209(3): 107-1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0911.2024.03.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统一战线学的发展和理论影响力的扩大有赖于统一战线学自主概念体系的创建,有赖于统一战线学之标识性概念的出现。统一战线学目前还是冷门之学、边缘之学,但多年来,统一战线学研究者在理论研究和概念的创建中依然养根以俟实,焚膏以继晷,进一步增强了学科自信和学术自信。当然,比之其他成熟的学科,统一战线学在概念的学理性、解释力以及适用性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这些需要研究者们继续强化统一战线学概念构建的主体性自觉。统一战线学概念的构建,不能从文本出发,也不能是哲学家的纯粹思辨和玄想,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立足统一战线的中国性问题,不断推进统一战线学的概念更新、概念创建和概念家族的成长。
  • 许奕锋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 209(3): 131-1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0911.2024.03.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是一项集政治性、政策性、综合性等理论特性于一体的重大学术工程。加强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具有推动统一战线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显性效应,能够为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供学科支撑和理论指引。但不可忽视的是,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为基础理论相对薄弱、学术话语体系没有完全形成、学科归属存在一定争议、学科建设力度亟待加强、学术资源相对匮乏等等方面。应立足对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中各相关基本问题特别是其存在的现实困境进行回溯性反思,以澄清研究范畴、修正认知误区和指明建设方向。
  • 文化·历史·人物
  • 崔珏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 209(3): 143-1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0911.2024.03.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司徒美堂是著名爱国侨领,他较早提出了组建华侨政党问题,曾先后组建中国洪门致公党和中国洪门民治党,也一直被称作“中国致公党创始人之一”“中国致公党著名元老之一”。1949年他以美洲华侨代表身份参加了新政协会议。本文拟对司徒美堂与这三个华侨政党的关系进行梳理,力求使司徒美堂组建华侨政党的长期努力呈现较为清晰的脉络。
  • 青年学人论坛
  • 戴子薇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 209(3): 153-1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0911.2024.03.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观点和指导思想,强调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并在现代背景下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深度交融:文化自信提供了内在动力,文化目标在于建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文化交流则是中国现代化走向国际的重要途径之一。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文化形态的创新空间,通过对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使命逻辑的剖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科学理论,其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有助于挖掘出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独特的文明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