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3年, 第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3-01
  

  • 全选
    |
  •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纳日碧力戈;于春洋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3):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是党和国家对学术理论界提出的新要求.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等基本关系范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的重大基础性问题.对于这"四对关系",可以从关系内涵、关系认知、关系进程、关系模式和关系协调等五个模块入手搭建总体框架,探索、思考、凝练研究成果.此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核心概念,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溯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体性身份建构,中华民族的内生性、本土化的理论与话语建构,塑造现代共同体观念的中国方案及其国际比较,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的重大基础性问题,需要学术界共同努力、深入探讨,以实现理论创新.
  • 蒋连华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3): 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和实施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视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我国多民族国家建设的目标之一,面对社会整合和制度建构的要求,不仅需要宏观和中观的布局和考量,更需要来自基层社会的实践推动.其中,城乡融合发展拓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理论视野,人民城市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条件,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推动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向前迈进.
  • 王宇洁;张伟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3): 19-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逾千年,在共生互动的漫长历史中,伊斯兰教信仰者群体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考察历史上中国穆斯林学者对儒家文化的融汇学习,以及儒家士大夫对伊斯兰教的理解,探析双方的交流互通及其历史经验,指出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穆斯林构建起了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中国伊斯兰教思想体系,建立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共享的文化意识.伊儒会通活动对当代中国穆斯林认同中华文化,融入中华民族,认同伟大祖国,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陈·巴特尔;李双龙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3): 28-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任何阶段的社会发展都不能离开思想的引领.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与历史背景下,不同群体组成的人类共同体在生存方式、达成目标、群体形态呈现等方面都有其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往往是与特定时期的主流思想相契合的.仔细审视、观察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这一动态过程,不难发现思想发展的时代性对于群体性生活有着价值引领与社会整合作用.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中,中华民族完成了原生态的群体形态到现代的共同体形态.通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想源头进行溯源,发现自在阶段的夏夷和合思想,自觉阶段强调民族精神的合群思想,以及自为阶段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民族观为指导的共同繁荣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思想脉络.这些思想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历史资源.
  • 常宝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3): 38-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民族史叙事结构中包含区域史、族别史和中华民族史等几个部分.从叙事演变脉络来看,随着中华民族由"自在""自觉"走向"自信",中国民族史叙事也在发生转向.目前的中国民族史叙事以20世纪的"区域—族别"、关系论与整体论叙事为基础,三者在方法论上验证了"小历史"与"大历史"的相互补充、弥合和一体化进程.中华民族社会史是当代中华民族史叙事的新方向.可以通过"地理—人文""话语—制度""语言—符号"与"生活—实践"叙事等几种内容得以呈现,成为"小历史"与"大历史"双向联动、多线转化、相互弥合的实践机制和知识体系.
  • 杨福泉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3): 48-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作者最近所做的民族志田野调查,对获得三项世界遗产荣誉的丽江市当前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事例进行了基于诸多个案的实证论述.文章结合丽江拥有的典型的不同民族聚居杂居、多元文化共存的历史,着重对当前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古城区以及永胜县的民族"三交"状况进行了分析论述,得出了如下结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促进当代新形势下各民族"三交"的重要因素;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推动了当代各民族更坚定的国家认同和铸牢共同体的意识;改革开放促进了各民族更多的交往交流和交融.文章还分析了当前丽江市各民族"三交"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特点.文章认为,应多从各民族的文化(包括古籍、文学艺术)的相互交流交融中深入研究民族关系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多有一些具体的个案研究,来实证地探讨如何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邢海燕;王霞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3): 6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冬虫夏草作为一种西北藏区野生的中草药,是西北少数民族的重要经济资源之一.虫草的采集、运输、加工和销售过程中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使其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本文以甘南藏族地区为例,调查并分析了虫草作为一种物的媒介,在促进当地汉族、藏族和回族之间的文化互动,增强少数民族社区凝聚力中的象征意义.研究表明,虫草的采挖及交易涉及多个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不仅能促进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也能加强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与此同时,作为少数民族社区内部的一种社会经济活动,虫草交易还提供了一种社区共同体认同的基础,使得少数民族社区成员之间的归属感更加强烈.基于此,本文认为,在民族贸易中的这种劳动分工和资源分配,可以被视为一种影响少数民族社会结构的机制,因此可以从生态互动的维度,进一步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理论探索
  • 徐剑雄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3): 76-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工作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统一战线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对统一战线进行新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在理论上,提出了"同心圆论""最大公约数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大法宝论""更加重要论"等新理念;在实践上,广泛多层实践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一如既往地抓牢做实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统战工作,着实推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一战线工作,创新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港澳台侨方面的统一战线工作,做好网络统战工作等.展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统一战线工作需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为此,必须坚持路径创新.一要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全面领导,二要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三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四要继续推进海外统战工作.
  • 陈虹;郑广嘉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3): 86-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交往逻辑思维下的国际传播,不再局限于直接效果,而将其主要功能拓展至促进国际交往.本文充分借鉴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结合当前政治、经济、文化、技术情境,重建交往范式下的中国特色国际传播思想体系.依此体系,分别审视政府、媒体、公众等多元行动者的国际传播实践.最后,构建以促进国际交往为目标,多元主体协同联动、多种圈层精准传播的新型国际传播主体格局,以传播促交往.
  • 王飞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3): 94-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爱国者治港是"一国两制"的本质内核,其核心要义是尊重自己的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爱国者治港"是增强港人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根本基础,是实现香港长治久安、和平繁荣的核心保障,也是获得心理安全与归属,以实现个人完满幸福的主要路径.落实"爱国者治港"除了法律和政策维度的保障外,更需要系统的教育设计以及科学的教育实践,为"爱国者治港"的实现提供坚实的教育政策基础、系统的课程体系和优良的师资队伍.以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
  • 魏晓东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3): 103-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模范工作,为同盟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党的领导力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始终尊重和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得到统一战线广大成员高度认可,对党的向心力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辉煌成就,进一步坚定了统一战线广大成员跟党走的决心,党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三力合一",巩固和扩大了群众拥护的最大优势,为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取得胜利汇聚了磅礴力量.解决了大党治理面临的如何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如何永葆先进性、如何凝聚力量等一系列难题.其实质是党能得民心,也能守住民心;能谋大事,也能办成大事.从统一战线的视角观察,这就是中国共产党"能"的根本原因.
  • 杨松禄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3): 112-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坚持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之一.之所以把"坚持统一战线"作为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是因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统一战线深深地嵌入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及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国家建设、国家治理之中,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发展走向,不仅成为维系国家与社会的一项重要机制,还从一种治国之术上升成了治国之道.认识和把握"坚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宝贵历史经验,需要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维度来认识和把握.
  • 调研与分析
  • 刘华景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3): 120-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内法规制度执行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更是一个理论问题.制度治党的前置条件是以党内法规制度执行的基本理论作为逻辑起点.党内法规制度执行的内涵界定涉及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等三个层面.党内法规制度执行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执行主体、执行客体、执行介体、执行监督等基本要素组成,主要解决"谁来执行""执行对象""执行什么""怎样执行""执行评估"等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贯彻执行中存在宏观、中观、微观的关键问题,具体表现为大统战工作格局在《条例》执行中的缺位,环境、机制、监督在《条例》执行中的失位,主体和客体间关系在《条例》执行中的错位等.《条例》贯彻执行是一篇大文章,需要构建起以学习机制为思想根基、以宣传机制为载体平台、以监督机制为行动合力的系统性保障机制.
  • 历史与人物
  • 陈昌福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3): 127-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致公精神在致公党近百年的奋斗实践中生成,是对传统的概括,具有致公党的特指性,并与同时代的革命政党的本质属性相契合.它的提炼和概括,既有凝固在某一特定环境的历史内容,又有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而演绎出的新发展,以回应现实的重大问题,从而赋予"致公精神"内涵以相应的时间跨度和反映本质属性的四个主要方面.然而,致公党人对于"致公精神"的感知、提炼和概括,则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 薛锋;贾民伟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3): 143-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三制"政权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具体表现在围绕以人民为中心进行的政权建设之中,体现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享有的特性."三三制"政权的发展为了人民,主要表现在维护人民利益的根本目的、执政为民的核心理念、贯彻"三三制"的基本原则等方面;"三三制"政权的发展依靠人民,主要表现为依靠人民群众提供发展动力、创造发展智慧、评判发展成效等方面;"三三制"政权的发展成果由人民享有,主要表现为凝聚抗日力量、推进人民政治参与、平衡各抗日阶级阶层利益诉求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