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3年, 第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2-01
  

  • 全选
    |
  •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聚焦:大团结大联合与中国式现代化
  • 周汉民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2):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成就和成熟经验,是我们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统一战线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是人心和力量问题,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法宝的作用.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作为统一战线成员,更要筑牢思想政治共识、强化主题教育活动、善于开展学习,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履职尽责,在凝心聚力、服务大局上发挥更大作用.
  • 熊月之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2):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代上海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这里居住着数量可观的外国人.他们来源众多,成分驳杂,同情中国处境、热爱中国的不乏其人.中国共产党人针对这一特点,积极探索出一条开发、利用上海统战国际性资源的有效途径,包括尽最大可能团结、联合国际友人,努力拓展国际舆论空间,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支持与帮助国际友人组织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整合、提升以国际友人为主体的国际性统战资源;巧妙利用国际友人的特殊身份,在其寓所装置秘密电台,掩护地下党员;委托国际友人购买、输送药品等紧缺物资到陕北,护送陈云离开上海前往苏联;推荐斯诺成功访问延安,推荐马海德去延安从事医疗工作等.这一审时度势、机智灵活地利用上海社会高度国际化的特点,综合利用上海统战资源的国际性,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伟大斗争,是党的统一战线法宝在近代上海取得的重要成果.作为中国共产党忠诚同志的宋庆龄,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
  • 颜海平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2): 14-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式现代化是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仁人志士追求民族独立、祖国尊严、世界和平、人类福祉的历史过程.本文从中国式现代化核心价值的个体化(价值载体),文化表述的政治性(根本内涵),跨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机制创新)内在关联的三个方面开展,以求对由文化互鉴而文化认同的思路及方法有所探讨.
  • 成伯清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2): 18-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时代大统战中,建构全社会共同体,是夯实大团结大联合社会基础的必由之路.社会组织具有志愿性、公益性、自治性、平等性之类的特征,能够提供道义资源,发挥统战作用.社会组织的核心作用是促进社会团结,可以围绕生活、职业、公益、价值维度形成交叉重叠的多种共同体.在发展社会组织上,需要处理一系列特定的"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问题,包括引领性与自主性、志愿性与公益性、调控性与首创性、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统一.在高度分化而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同心圆的建构,既需要高瞻远瞩的擘画,也需要洞悉自发秩序,因势利导,引领社会组织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汤亮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2): 2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全面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民营经济越来越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增加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推动共同富裕、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团结大联合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大团结大联合是出发点,高质量发展是落脚点,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党在新时代提出的导向性发展主轴,是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其核心条件就是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矛盾.
  • 齐卫平;樊士博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2): 2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式现代化是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核心政治议题,涵盖党和国家事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党的二十大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内涵,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给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式现代化回应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复兴的理论关切,给不同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系统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与文明追求,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 冉小毅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2): 32-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是路径,"团结奋斗"是关键.党通过大团结大联合创造了历史伟业,形成了伟大团结精神.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新的征程上,必须以大团结大联合画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最大"同心圆",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姚俭建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2): 4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团结大联合是贯穿统一战线建立和发展始终的主线.围绕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和统一战线的目标取向,"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责任.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一致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统一,把握好固守圆心和扩大共识的关系,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担负起历史责任的基本路径.
  • 戴雪梅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2): 49-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逻辑基点.党的伟大奋斗历程就是党的初心使命沿着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维度进行逻辑展开的伟大进程.历史赋予既有理论和既往实践意义,并为新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提供作为出发基点的历史方位;理论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形塑历史;实践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检验理论并为理论创新提供思想素材.在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历程中,党的初心使命沿着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维度展开,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发挥协同效应,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以党的初心使命为逻辑基点展开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逻辑展开.多重团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 郝晓阳;魏超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2): 57-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近代开始,实现民族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执着追求的目标,成为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方向.同时,它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及其理论演进紧密相关.党的气壮山河、艰辛曲折的民族复兴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索和寻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两者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从中国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我国的现代化理论在探寻民族复兴的征程中逐渐充实,在新时代得到了新的发展,无论是民族复兴还是现代化建设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现代化是民族复兴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这是中国式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区别.
  •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深化与实践拓展
  • 张富文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2): 65-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具有原创性的民主理念,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相比,实现了"术语革命"基础上的"范式革命".而这一"范式革命"是世界观、历史观、实践观、价值观辩证统一基础上的根本革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范式革命"形成了一个基础、两大动力、一个目标的辩证统一体.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世界观革命是思想基础,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范式革命"提供坚实的认识基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观革命是历史支撑,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范式革命"提供深沉的历史动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观革命是实践载体,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范式革命"提供持久的实践动力,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观革命和实践观革命,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范式革命"提供悠久绵长的不竭动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观革命是最终目的,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范式革命"提供价值引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范式革命"为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术界要在完成三大学术任务和破解四个关键问题中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纵深推进和学理纵深探讨作出应有的贡献.
  • 商红日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2): 74-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四种制度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制度保障形式,协商民主制度是重要实践形式,基层民主制度是重要体现形式,统一战线制度是制度效能统合形式.其中,前三种制度形式均属于国家的政治制度,第四种制度形式则属于党的领导制度的范畴.
  • 王向民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2): 81-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民主政治经验的总结与理论提升,十八大以来,它已经成为中国式民主的重要内容.本文重温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与制度化过程,通过考察上海、浙江和全国案例,认为它有三种基层实践:第一,围绕立法程序进行的法律活动;第二,围绕社情民意进行的交流沟通;第三,围绕民生项目进行的政策宣传与政策实施.这三种基层实践形式充分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地域差异与需求的不均衡.
  • 闻丽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2): 88-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中国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系统民主,"全过程性"成为新时代中国民主政治的鲜明特征,而在此过程中,中国式协商民主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充分体现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所有环节,具有实践的"全过程"性,为民主政治的有效拓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同时也是值得期待的理论生长点及技术支撑.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前景中,协商民主在优化制度环境、民主制度和机制的协调统一以及数字和智能技术的支撑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制度效能、实现信息的高度统一和运作程序的有机统一、完善民主程序和民主制度实践的覆盖领域并进一步提升中国民众政治参与的范围与质量.
  • 习近平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展现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
  • 孙磊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2): 95-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两个大局",统筹"两件大事",以深邃的眼光和卓越的智慧,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飞跃.新飞跃集中体现在:一是对民族工作时代命题的新回答;二是对"中华民族"认知的新阐释;三是对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体系的新发展;四是对民族工作实践变革的新总结;五是对世界民族问题关注的新方案.
  • 理论探索
  • 丁文对;刘宁宁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2): 105-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十八大以来,学者们对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的研究不断深化,成果丰硕.本文集中就学者们十年期间对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的文本阐释研究、党建思想研究、重大意义研究和现实启示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述.基于此,探讨了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的当代价值,有助于激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地位上保持领导主体的坚定性;有助于激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勇于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有助于促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业务上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执政党队伍.
  • 卢志华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2): 114-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统一战线是国际共产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主题.某种程度上,没有统一战线就没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早期经典作家的统一战线思想作出了重大的突破与创新,并在实践中创造了伟大成就.以《共产党宣言》为例,其中蕴含的统一战线思想可以和近现代中国的统一战线实践实现相互印证,且可以从"何以可能""由谁领导""怎样联合"这三个维度进行提炼概括与理论总结,以期得出新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参考.
  • 历史与人物
  • 殷之俊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2): 123-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赵超构是中国共产党的诤友.1944年的延安之行,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为他后来成为中共的诤友打下了基础.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反右之前,是赵超构积极追随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个历程.他努力做党的诤友,受到毛泽东的保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以自己的实践倡导诤友的风气."一笔曾当百万师,手不停椽至去时;铮铮雄文传千古,赤赤丹心照汗池."这首诗是对他一生的最好评价.
  • 王叶伟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0(2): 131-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共台湾省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工委")是抗战胜利后中共领导下的台湾党组织,肩负领导台湾革命的职责.省工委入台后,制定了台湾革命方案,其革命方案屡经调整,由省工委组建时选派原、邻籍干部并联络旧台共关系个别审查、个别吸收,到"二二八"事件前后以自治为号召进行武装斗争、建立统一战线,再到香港会议决议以自治为号召、先开展群众运动和统战工作、等待全面武装起义时机,直至三大战役后变自主为配合、抓策反与护产工作.省工委革命方案的生成与变易,体现了中共中央整体决策和华南决策精神,结合了台湾社会特点与斗争经验,根据时势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