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2年, 第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06-01
  

  • 全选
    |
  •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编辑部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 0(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 0(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聚焦:学习二十大精神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
  • 周汉民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 0(6):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贸易已逐步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国际贸易的新形态、新趋势、新引擎.中国数字贸易发展迅速,进入新发展阶段,其发展也面临全新机遇和挑战.上海作为排头兵和先行者,理应在推动数字贸易规则制定方面先行先试,为我国更好融入全球、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挥"试验田"作用.为此建议:构建适应国际数字贸易发展的法律体系,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合作,探索建立数字贸易评价体系,完善全要素多层次智慧监管体系.
  • 余源培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 0(6):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主体性"原则的确立,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创造历史的活动中来,使得"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问题凸显出来,这是历史前进的大趋势.恩格斯晚年提出的"历史合力论",回答了"一致性和多样性"在历史发展中发挥作用的基本形式,涉及历史创造与人的活动、人的活动的目的与利益、历史活动与历史规律、"无数交错的力量"与"总的平均数"等问题,满足了爱国统一战线"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的哲学要求.人作为历史主体的基本形态有三种:个体主体、群体主体、人类主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积累了许多政治智慧和经验教训,需要用"历史合力论"加以总结和升华;统一战线的工作方针从"求同存异"发展到"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是历史的继承和创新,符合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个人参加到历史活动中,需要解决"身份认同"问题,"自我"不是"唯一者";需要切实处理好"我"与"他者"和"一"与"多"的辩证关系;摒弃极端个体(个人)主义和"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爱国统一战线以"历史合力论"为哲学基础,实现"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就能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冉小毅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 0(6): 1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为了实现初心使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联合一切可能联合的阶级、阶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统战理论建构地,统战资源繁盛地,统战实践先行地.新时代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弘扬上海统战优良传统,创造上海统战新的业绩.
  • 统一战线与国家治理
  • 蒋连华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 0(6): 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形成的时代背景:一是在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孕育;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磨砺;三是在推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转化中形成发展.
  • 陈鼎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 0(6): 26-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多地都在探索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推动人民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途径,不但彰显了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而且对破解社会治理难点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在具体实践中,政协组织通过搭建协商平台,利用公共理性的场域,开展与群众面对面的对话协商,既解决了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问题,又提升了人民政协参与社会治理的效能.当下农村宅基地换房工作,因其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若政府处理不当,就会损害农户的基本权益,容易引发各种矛盾冲突,甚至阻滞城乡融合发展进程.而公共理性的构建,或许提供一种摆脱困境的思路.本文以温岭市泽国镇"宅基地换房民生议事恳谈"为个案,从公共理性的视角,分析和探讨人民政协参与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的路径.
  • 新型政党制度
  • 龚万达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 0(6): 32-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存在于统一战线之中,包括政党协商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两种形式.通过学理和案例分析,厘清政党协商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之外的协商为什么不是政治协商.江苏政党协商的创新包括专题协商、"直通车"书面协商、对口联系.江苏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创新是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基层反映强烈、重大、普遍性的问题可以上升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议题,拓宽了确立政治协商议题的渠道,但要保证基层协商必须由地方党政来组织开展.为促进政治协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应把政治协商纳入到党政工作绩效的评价体系中来推进;完善政协界别设置,推进政治协商在基层政协有序开展.
  • 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
  • 姚芳;沈士光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 0(6): 39-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抗战期间虽然是最为艰苦和困难的,但是由于党的统一战线的政策策略正确,我党在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值得指出的是,邓小平同志所在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坚决执行党中央"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斗争策略,对地方各势力派人物、国民党顽固分子及其下层军官和士兵,都曾进行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按照党中央既斗争又联合的"两面政策",发展敌占区、接敌区的统一战线,既向敌伪进行政治宣传攻势,又采取"交朋友""讲客气"等"软"的手段和方法,有效地减少敌占区伪军对我抗日根据地和抗日军民的破坏.邓小平在抗战中争取"中间势力"的努力,体现了门槛低-团结多、政策与策略相结合以及全面-辩证的"中间状态"政治思维的三方面特征.
  • 阎晓阳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 0(6): 46-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府与媒体间的关系往往是重要且微妙的,二者既有合作,又有监督和制约,有时存在张力.借用哈林和曼奇尼的媒介体制框架,本文从媒介市场、政治平行性、新闻专业主义和政府干预四个维度对香港特区政府与媒体间关系进行探讨.分析表明,基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香港政治制度与媒体行业在受到西方自由化、市场化浪潮影响的同时,也演化出了独有的特征,其政媒关系是一种独特的"香港模式".然而,在"香港模式"下,少数媒体却以"新闻自由"为幌,以非客观方式报道重大公共议题,试图扭曲新闻真相、错误引导舆论,甚至恶意损害政府形象、影响内地与香港间关系,从而获取不当政治或经济利益.这已经成为迟滞香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2019年"修例风波"中部分媒体的表现即是典型例证.究其原因,民意的对立与分歧造成香港社会的潜在"裂痕",为媒体失范行为的滋生与蔓延提供了可能.规范和完善现有互动机制的可选择路径是多样的,而解决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政治、法律制度的完善,更需要社会信任的构建与社会关系的良性、健康发展.
  • 历史与人物
  • 陈昌福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 0(6): 55-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陈其尤的一生经历了辛亥革命、民国动荡、抗日风云以及缔造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建设四个历史时期.从二十世纪40年代起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引领致公党从衰微走向复兴,为致公党选择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和道路.他一生的政治生涯和业绩,展示了思想、信仰和政党的新陈代谢,极其复杂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爱国民主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和帮助下,不断追求进步,服膺真理的历史进程.
  • 秦立海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 0(6): 66-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战胜利后,随着美国对日政策由限制和改造转为大力扶植其战后复兴,中国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率先发出了"反美扶日"的呼声,联名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日本问题的意见和主张,积极参加和支持青年学生的"反美扶日"运动,并对美国为其"扶日"政策辩护的声明进行了抗议和驳斥,充分展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一起谱写了多党合作史上的光辉篇章.
  • 蓝博洲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 0(6): 7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白色恐怖的警示作用,中共地下党在台湾的革命史(1946-1950)长期被湮灭而不为人知.由于1950年以来两岸长期对峙隔绝与政治禁忌,大陆同胞对这段台湾历史更加陌生.近年来随着谍战影视与图书的风行,台湾前"保密局"特务谷正文1995年9月在台北出版以反共观点随意口述的回忆录《白色恐怖秘密档案》,被大陆一些媒体、民众乃至专家学者不加甄别地引用,作为解释中共台湾地下党历史的唯一材料,广为流传.本文根据调查研究所得的具体事实,对照指出此书虚构叙事的几处关键节点,加以批评.希望有助于台湾社会超克国际冷战与国共内战历史结构下形塑的反共思维,也能增进大陆对台湾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认识,从而促进两岸同胞的互相理解与情感融合,共同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