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4年, 第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4-06-01
  

  • 全选
    |
  •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 0(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专栏
  • 周汉民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 0(6):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内容丰富、论述深刻,从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开放、稳定、群众路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反腐倡廉等十二个方面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政治宣示,是对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方略、内政外交政策的全面阐释,也为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这些内容值得全国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和学习.
  • 统一战线理论前沿问题
  • 陈晓晖;武一凡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 0(6): 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统一战线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具有特殊的优势和作用.统一战线能够为社会治理整合社会力量,提供智力支持,协调利益关系.当前,我国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面临社会公众参与程度低、社会组织行为能力弱、社会矛盾化解难度大以及社会治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应当发挥统一战线凝聚力量优势,提升社会公众参与度;发挥统一战线人才智力优势,增强社会组织活力;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优势,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发挥统一战线民主监督优势,健全社会治理体系.
  • 刘菊香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 0(6): 1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参政党自新中国成立一开始就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管理.在国家治理模式由管理向治理转型的过程中,参政党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主体,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参与者、智囊团、监督者和服务者.在未来理应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治理能力,以肩负起参与全面深化改革、建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历史使命.
  • 协商民主与统一战线
  • 魏晓东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 0(6): 18-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推进我国协商民主发展的根本保障.实现正确领导应该做到:正确理解党领导的实质,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内协商民主机制,增强党的凝聚力,为其他协商主体做出表率;改革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不断密切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保持并扩大党的优势.
  • 周述杰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 0(6): 22-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它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还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 多党合作理论与实践
  • 陈昌福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 0(6): 26-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司徒美堂是中国致公党著名元老之一.本文就司徒美堂与中国致公党的组织关系做了分析,由于中国致公党“三大”以前有过党堂并存,既党亦堂的历史原因,司徒美堂与中国致公党的组织关系是“合”.但自1945年3月司徒美堂创建中国洪门致公党,特别是1947年5月中国致公党“三大”以后,司徒美堂与中国致公党的组织关系是“分”.司徒美堂是中国致公党创始人这一流传颇广的说法,至今还缺乏足够的、有说服力的史实依据.当然,这一结论,丝毫无损于司徒美堂“是美洲方面的爱国华侨领袖”的光辉形象,以及他为动员海外侨胞支援抗日战争,缔造新中国作出的巨大贡献.
  • 梁书宏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 0(6): 32-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中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概念的提出,明确规定了各民主党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意识形态建设,有助于各民主党派进一步增强“三个自信”,切实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的历史使命.
  • 统战调查研究
  • 王立新;毛建国;狄正华;刘晓雯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 0(6): 3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新兴力量.为主动适应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发展趋势,更好地团结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本文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剖析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现状、具体做法和有效经验,梳理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路径和对策建议.
  • 盛雪光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 0(6): 44-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已成为了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协商民主在基层协商民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形成了组织参与、专家咨询、制度保障、监督评议四种类型.但是,目前社区协商民主存在原动力不够足、公民民主意识不够强、协商民主与民主自治脱节、协商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需要我们权衡各方利益诉求,不断转变协商理念,创新协商方式,推动社区协商民主从外驱力向内动力发展,从个体化向组织化发展,从动员式向主动式发展,从随意性向规范性发展,最终形成公共利益的实质性民主.
  • 统战各领域专题研究
  • 刘元贺;孟威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 0(6): 49-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加强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是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落实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那么,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少数民族政治参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本文通过对第十一、十二届自治区人大1004位代表个体特征的统计分析发现:新疆少数民族政治参与获得了整体性提升,这种提升进而有助于促进各民族的国家认同.基于对这种提升的认识,各族同胞应增强对中央、自治区民族政策的认同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 谷亚华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 0(6): 55-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类活动的意义就在于满足作为主体的人和社会的某种需要.民族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特殊教育,对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一定价值.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高等教育应该调整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为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培养急需人才、高素质人才以及应用型、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以缩短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使各民族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过程中共同走向繁荣.
  • 张迦寓;刘颖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 0(6): 6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