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0年, 第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0-03-01
  

  • 全选
    |
  •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统一战线理论前沿问题
  • 郑宪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3):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大环境下,回顾参政党理论建设历程,把握最新研究动态,拓宽思考参政党自身建设问题的视野,改进研究方法,仍然是深化参政党建设理论研究,提高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需要.
  • 统一战线经典文献研究
  • 张颖;杨爱珍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3): 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5年2月18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 (简称<意见>),这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标志. <意见>与1989年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相衔接,在保持各项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基础上,着力从规范政党关系、制度运转程序、支持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等方面提出新思想和新政策.
  • 多党合作理论与实践
  • 高美琴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3): 14-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加强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民主监督作用,有利于中共提高执政能力,巩固中共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保证.要认识到民主监督对执政党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健全民主党派的监督机制,发挥党内监督与民主监督的合力,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切实提高民主监督实效,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 孙俐俐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3): 17-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民政协创立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实践中发展,形成了人民政协理论.人民政协理论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蔡一宁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3): 23-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党文化是政党的生命和重要标志,具有塑造政治精英、整合组织价值、铸造政党结构和制度、维持和延续政党生存、影响豉党政策、实现奋斗目标、凝聚国民人心等功能.我国参政党文化诞生形成于近代的政治斗争实践,并在以后的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得到发展、丰富和完善. "和合"、 "协商"、 "务实"、 "人本"、 "创新"等构成了参政党文化建设体系中的核心内涵,是其在新时期历史条件下凝聚成员、巩固参政地位、把握民主政治建设方向、提升参政议政水平、发挥党派优势的有力武器.
  • 梁晓宇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3): 28-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国的参政党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我国各民主党派应抓住机遇,在文化建设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武装全体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继续发扬民主党派追求民主与爱国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契机,做好参政党文化建设的工作.
  • 统战各领域专题研究
  • 顾文浩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3): 32-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美两国的政党制度从类型、经济基础、政治文化背景、发展阶段等方面都有根本区别,但都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体现,都反映了人类对现代民主的实践和追求,其中涉及时普世价值的理论认知问题.中美两国应当加强交流,加深对各自文化和政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 于铭松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3): 38-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香港中产阶层有以下的社会特性: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夹心阶层面临着双重压力;政治冷漠和缺乏政治经验;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使其面临"降级化"的困境;多元文化的影响决定其价值观的复杂性.
  • 刘友梅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3): 44-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产物.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一方面时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冲突和对立.本文结合具体实践,通过分析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及面临的困境,提出扩大新的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
  • 吴桂韩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3): 5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的社会阶层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社会阶层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的发展中不断改革创新,积累和形成了许多重要经验.我们应当在总结既有经验的基础上,着力把握新的社会阶层的特点和规律,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新的社会阶层工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
  • 周忆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3): 59-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网络有强化统战工作的宣传教育、收集民意的功能.可以建立统战即时通讯群,如QQ群、MSN群等.还可以开辟统战论坛、开通统战工作者的博客,灵活运用新兴的网络媒体和技术,为打造阳光政治提供平台.
  •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3): 6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