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0年, 第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0-02-01
  

  • 全选
    |
  •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统一战线理论前沿问题
  • 谢遐龄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2):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共党史即统一战线史,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命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要建立的政权自始就是统一战线政权.民主政治就是统一战线的政治;发展统一战线就是推进民主化.人民民主专政也是统一战线政治:因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涵之一是坚持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我国民主制度之实质;我国民主制度可称作实质的民主制度.以区别于西方的形式的民主制度.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组织.统一战线是组织事业中的重要环节.中国特色政治发展以统一战线为其内涵.统一战线要着眼于发展进步势力,因而党的统战工作似应包括工青妇工作.并从统一战线视角看待工农联盟.统一战线既是政党、团体和各界政治力量的联盟,也可看作一种政党.在政党制度研究中不能忽视统一战线视角.
  • 杨爱珍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2):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依据我国多党合作实践发展中的规律去推进我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因此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必须与其规律性相契合.从尊重规律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构建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突破统一战线的话语框架,既要反映出"中国特色"的特质,也要体现世界政党制度发展的"共性化"的价值.
  • 赵丰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2): 1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思想意识空前活跃.我们要密切关注社会思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尊重差异、包客多样,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有针对性地加强民主党派成员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增进共识,不断提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和水平,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 崔珏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2): 1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在60年发展历程中,通过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实现对全社会的整合,通过多党合作的组织网络进行政治资源整合,通过政策过程中的民主协商和广泛参与促进利益整合,有效地将中国社会结合为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面时当今的利益分化时代以及思想、价值多元化的现实,增强制度的适应性、包容性成为多党合作发展中亟需重视的问题.
  • 统一战线经典文献研究
  • 章义和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2): 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民盟一届四中全会艰难进行的关键时刻,周恩来代表中央中央招待会议全体代表,并从民盟的历史问题、组织成分和发展时象问题、盟内的党派问题、先进与落后的问题、少犯错误及犯了错误尽快改正等五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个讲话既体现着周恩来高超的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更反映着其统一战线的理论水平达到了时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这个讲话不仅对民盟各方面的工作有过很大的指导作用,时其他民主党派的发展影响也是巨大的.
  • 多党合作理论与实践
  • 童庆平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2): 25-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政党制度的主体结构包括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宽泛的意义上民主党派也包括无党派人士,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在经验上则具有主次之分.在政治结构方面,中国多竞合作制度包括"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形式制度",两者密切联系在一起,又具有不同的涵义;"多党合作制度"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在功能结构方面,中共多党合作制度在决策功能上具有互补性.在监督功能上具有偏重性.
  • 任世红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2): 3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的内在动力存在于民主党派自身的性质和特点,主要是民主党派在历史和现实中所充分体现的进步性和广泛性的统一.进步性决定了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的必然性,广泛性决定了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的必要性.同时,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和广泛性又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地发展的,因此,民主党派思想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在继承历史传统的基础上体现时代性.从理论上理清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的动力,目的在于增强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的主动性.从内因与外因的结合上增强主动性,是新形势下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的关键所在.
  • 统战调查研究
  • 中共卢湾区委统战部;卢湾区社会主义学院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2): 35-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创意园区的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情况的调研,分析了创意园区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特点以及当前创意园区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统战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建议:创新社会化的组织形式,统筹兼顾,扩展工作覆盖面;借助社会化的工作模式,以人为本,加深对象联系度;提供社会化的资源保障,开拓创新,创建工作新模式.
  • 陆建铭;诸福先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2): 4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统战工作呈现出社会化发展趋势,对传统统战工作机制提出挑战.统战部作为党委主管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应当在党委的领导下,担负起牵头协调和监督检查的职责,创造性地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有效地整合资源,建立系统外资源整合常态工作机制、社区统战工作资源共享机制和党政部门与社会组织良性合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统一战线的广泛性和包容性.
  • 统战各领域专题研究
  • 黄福寿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2): 4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民主政治意义上的中国协商政治形态,是中国文化传统、政治传统与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等交互作用的结果.多元社会是协商政治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中国协商政治形态的产生和演变,既受制于中国经济社会的结构状况,又受制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还受制于中国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中国协商政治形态的演变路径,印证了人类不是被动适应环境,而是主动应对环境,从而改变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的历史逻辑.
  • 孙照红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2): 52-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党性质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特殊品质或质的规定性.政党的性质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生改变.从民主党派章程中关于其性质的表述的改变来看,民主党派的性质先后经历了旧民主主义政党、新民主主义政党、"资产阶级性"的政党、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参政党这样一个曲折演进的过程.
  • 周建华;刘中正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2): 56-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化统战是近年来重新兴起的统战概念,其内涵需要准确界定.开展文化统战工作对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统战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贯穿文化统战全过程:必须统筹各相关部门的力量,不断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工作策略和方法,科学规划,滚动推进;必须在传承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开拓出统战工作的新境界.
  • 王牌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2): 6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主监督是政协的三大职能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搞好政协民主监督,提高民主监督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政协民主监督因各种原因,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要想充分发挥政协民主监督的作用,关键是要提高民主监督的实效,而完善政协民主监督机制是提高民主监督实效的最佳切入点和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