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2007年, 第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7-03-01
  

  • 全选
    |
  •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 0(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政治文明建设
  • 庄聪生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 0(3):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党确立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的命题不仅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有其丰富的内涵和特征.与西方学者"政治发展"的观点有着本质的区别.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一方面要尊重和体现我国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还要正视和应对我国政治发展所处的特点环境,需要把握好一些重要原则.
  • 台港澳问题研究
  • 仇长根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 0(3): 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香港回归十年来,"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清晰地向世人表明,把"一国"高度的原则性与"两制"实事求是的灵活性有机地结合,不仅是解决港澳问题的历史性创举,也对解决台湾问题有着重要启示.本文作者从维护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签订"两岸和平协议"、加强两岸交流交往、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等方面,总结了香港回归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几点启示.
  • 参政党建设研究
  • 王小鸿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 0(3): 14-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本文从民主党派在促进政党关系和谐、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谐文化、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等六个方面,论述了民主党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王贤禹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 0(3): 19-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主党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倾听各种意见和建议,尤其是民主党派组织及成员的意见与建议,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
  • 魏国琳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 0(3): 22-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民主党派最基层的组织,基层支部是联系党派区委与成员的桥梁纽带.支部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派成员对本党派的认可度,关系到一个党派的作用发挥的程度.为推动民主党派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好民主党派的积极作用,本文在调研基础上,对民主党派基层支部建设情况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实际,就如何加强党派基层支部建设,进一步扩大党派成员有序的政治参与提出了几点建议.
  • 倪恒虎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 0(3): 27-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表率,社会和谐是党内和谐的延伸和目的,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存.目前党内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对实现社会和谐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党内在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的某些偏差影响社会和谐,党内民主不到位影响民主政治的进程,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腐败问题影响党内和谐和社会和谐.要加强思想理论教育,牢固树立和谐执政的理念;扩大党内民主,在全社会倡导民主精神、推进民主政治;改善党风政风,促进社会健康有序;深化民心工程,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和亲和力.实现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
  • 新社会阶层问题研究
  • 浦兴祖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 0(3): 3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我国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有所趋同,界别特征所有弱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作为参政党的"政党"特征.实现民主党派与新社会阶层的"对接",不仅能使各民主党派拥有独特的社会基础,提高参政党发挥政党功能的动力和活力,而且可以使各个新的社会阶层在现成的政治实体内有序开展本阶层的利益诉求与政治参与.
  • 虹口区社院;区工商联;区侨联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 0(3): 34-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做好新形势下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是观固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是巩固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本文通过对上海市虹口区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调研,认真总结对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经验,以期不断提高对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培训质量.
  • 统战论坛
  • 彭镇秋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 0(3): 39-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黄明哲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 0(3): 4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包括和谐文化建设.文章着重探讨了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现代特征,分析了和谐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当前文化矛盾的主要表现及对和谐社会的影响,阐述了加强和谐文化建设要坚持的正确原则和必须把握的重点,同时提出加强和谐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坚持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培育和谐社会的文化理念,着力构建健康向上,协调进步的文化体系,营造和谐文化的氛围.
  • 顾行超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 0(3): 5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透过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那系统而完整的体系,我们领悟到蕴涵于其中的许多优秀精神品格.它们主要有:伟大的求新精神、非凡的政治胆略、科学的历史洞见等.这些精神品格,对于铸造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新辉煌,有着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
  • 宗教问题研究
  • 张振国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 0(3): 53-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道家对于构建社会和谐有比较系统的论述,以身喻国,身国同治的道理已经融合进我们的文化,在卷帙浩繁的典籍中有着大量的精华.《道德经》作为道家的经典,长期以来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道教诞生后又将《道德经》视为道教祖经.本文从道家对恬淡的崇尚、对个人的自身要求,以及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诸方面谈了一点粗浅的看法,旨在让传统文化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
  • 石雨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 0(3): 58-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胡建宁,1932年5月出生在上海.年轻时,师从颜文梁学绘画,又跟随张充仁学雕塑.后来,拜灵岩山方丈妙真法师为师,受五戒,成居士.自此,献身佛教艺术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关心下,胡建宁主持修复了众多寺庙和佛像,并有新的设计,使中国的佛教文化艺术熠熠生辉.
  • 书评
  • 孙宇鹏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 0(3): 6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