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2006年, 第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6-01-01
  

  • 全选
    |
    领导讲话
  • 沈红光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1):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研究会工作
  • 上海市统战理论研究会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1): 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简讯
  • 王瑛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1): 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研究会课题
  • 上海市统战理论研究会课题组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1): 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统一战线是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各个阶级、阶层、政党、群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结成的政治联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文章在关注阶层、党派、团体三大领域的同时,认为应充分重视"新中间阶层"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独特作用;论证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政治和谐运作的机制;强调了设计适合市民社会特点的民间团体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同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出新的思考,开展新的谋划,进行新的调整,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上海市统战理论研究会课题组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1): 17-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上海市统战理论研究会课题组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1): 23-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社会阶层是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形成的新兴社会现象.一方面,它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它又反过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新社会阶层虽然存在消极因素,但总体上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群体,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力量,是支持改革开放政策的力量,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是社会发展的促进力量.从某种层面上讲,新社会阶层的演变是一个关乎全局的问题,它直接和间接地推动或制约着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全面进步.因此,应积极引领新社会阶层发挥和谐功能,共同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 和谐社会与多党合作
  • 齐卫平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1): 28-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和谐的政党制度提供保障,社会的和谐发展要求政党关系的和谐发展,政党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建立在和谐的政党制度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重在建设,只有不断推进政党制度的建设,才能不断提升政党的和谐发展,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法制建设;提高对进一步完善政党制度重大意义的认识;充分发挥政党功能,创新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和参政党的参政方式.
  • 殷啸虎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1): 3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协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制度基础.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在于广泛的代表性和政治参与性,通过不同社会阶层在政协这个组织内和谐相处,增强社会凝聚力,对于实现中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作用的关键,是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协调、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政协作为团结社会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的组织,它的制度设计,为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奠定了合法、有效的基础.但是,如何真正切实有效地发挥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则涉及了多方面的问题.首先,应当在政协内部营造并形成一种"宽容"的氛围和机制;其次,应当形成一种在协商基础上的妥协机制.此外,要充分发挥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还应当注意完善政协本身的相关工作制度.
  • 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会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1): 35-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上海市委员会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1): 39-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员会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1): 4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1): 4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浦兴祖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1): 47-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缪新亚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1): 49-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党和谐,是最高层次的和谐.因此,各民主党派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合作共事的能力,要提倡"诤友"作风.国家政权的治理和谐,是政党和谐的落脚点."一参加"、"三参与"是我国民主党派参政的显著标志和主要内容,也是民主党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民主党派要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在社会政治层面,民主党派的作用是帮助中共最大限度地赢得社会的支持和拥护.在社会经济层面,民主党派可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和科学论证.在社会文化领域,民主党派要充分发挥专家在各级政府制定文化战略、文化政策的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文化工作者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先进文化.在构建和谐社区方面发挥作用.
  • 和谐社会与新的社会阶层
  • 姚俭建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1): 52-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社会阶层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化的产物.它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极高的相关度.培育新社会阶层的代表性组织,是统一战线更好地发挥组织化整合机制作用的关键所在;要从战略高度积极为培育新社会阶层代表性组织创造条件,积极探索培育新社会阶层代表性组织的思路、方法.
  • 王雅萍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1): 55-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共普陀区委统战部课题组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1): 58-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秦玲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1): 6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和谐社会与民族宗教工作
  • 吴孟庆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1): 64-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晏可佳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1): 66-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入21世纪,在沪外国人的规模和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而他们的宗教生活呈现许多新的特点,所谓"侨民宗教"已经基本形成.在沪常住外国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对上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很大.这个群体同国际社会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必然会把在沪外国人宗教生活的环境是否满意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衡量中国改革开放、城市现代化、社会和谐的程度.
  • 高小兰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1): 7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处理民族和宗教问题时,不能因民族间融合的趋势而忽视民族的特点和民族的差异,不能因思想信仰上的差异而忽视宗教信仰者合法利益的诉求.这是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的基本要求,也是把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凝聚在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爱国爱教的旗帜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朱尔新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1): 7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宗教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对人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产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努力保持宗教和睦和宗教与社会的和谐是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用的关键.多种宗教平衡发展,充分发挥各教的积极因素和社会功能,是各教和谐相处的重要保证.宗教间的和睦,以及宗教与社会的和谐,是社会发展对宗教提出的现实要求.
  • 体圣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1): 74-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和谐社会与海外统战工作
  • 潘光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1): 76-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少普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1): 78-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昌福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1): 85-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0(1): 90-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